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我国有2.26亿幼儿园和小学生,那么背后也就有上亿个在孩子背后为教育费劲心力的家庭,还亿万个为孩子学习殚精竭虑的家长。
每个家庭都对教育有很大的期待,随之而出现的也就是对孩子过度的培养和近乎透支的投入。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安排了幼小衔接课程,更是在买房方便都做好了准备,让教育越来越“内卷”。
这一切都随着有关部门新政策颁布而叫停,新的学年,中小学入学都会迎来重大变化。
“双减”实施前,“补课”是每个学生上学的必选“套餐”,开始这种现象只存在于考试竞争比较激烈的高年级,后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想法在家长们的心里根深蒂固。
补课的现象逐渐蔓延到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各种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课程的补习班遍地开花,四五岁的小朋友被按在书桌前,老老实实做起了各种习题。
这样的现象无疑有些“揠苗助长”,而“双减”的后续政策开始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整顿,最新出台的政策明确规定,禁止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一切线上线下的学科教育,包括各种思维班、托管班、学前班,一经发现都会严肃查处。
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幼儿园学生进入小学时无法适应,幼小衔接的适应性工作将会由公立学校承担起来,在大班下学期就会有所准备,一年级的教学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会采用更多的游戏教学方式,帮新的小学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可以就读哪个学校也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不同学校的老师水平和教育资源都有差别,而优质资源往往会向名校集中,所以家长们一向都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一个好学校,慢慢也就形成了“择校热”。
“学区”的概念逐渐在城市里形成,不在区域的教学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可望而不可即,与城市的孩子很那享有同等水平的教育。
在对于2022年秋季入学的规定里,教育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说明,以后的学校招生将采取划片入学的方式,学生就读于哪所学校将由电脑随机抽取,而优质学校的招生名额也将像农村倾斜。
在整下的政策调整下,以前炙手可热,被家长们重金购买的学区房在孩子入学方面也就失去了价值,成了名副其实的“普通房”。
这样的政策调整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是非常有利的,教育本身就是要拼学生本身的努力和资质,家庭的支持应该只是辅助。
没有了“学区房”,家长还可以在这些方面支持学生学习
现在每个学校都在推行“家校共育”的理念,提倡学生的教育应当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完成,家长的责任并不是掏腰包将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学校,教给老师就结束了,不拼学区房,家长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支持孩子的学习。
做好表率:有些家长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苦口婆心的唠叨,不停给孩子讲道理,其实这样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想让孩子对学习有积极性,不如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在学生做作业时,家长也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拓展课外的知识范围: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学生来说,知识不仅仅在课堂内,同样也在书本外,家长可以在学生的假期带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到课本里提到的名人故居、历史古迹去看一看,让学生可以实地感受文化的力量,也可以带学生到科技馆去参加各种活动,建立理性研究思维。
共同做好时间规划: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管理都是“盯紧”或者“陪读”,让学生只负责学习的事情,其他的都由家长照顾,让学生对时间安排失去了概念,随着年级的增加,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应当处于逐渐“放手”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帮助学生自己去安排学习时间,以便应付以后繁重的学习任务。
总结:家长们把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与以后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富有的家庭希望孩子能通过教育继续保持比较好的社会地位,而贫困的家庭则希望孩子能通过教育“逆袭”,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择校热和学区房,教育资源的分布将会更加公平,相信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