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才恍然大悟,家长为何一定让自己报“省内”,还好够听话

学生在迈过了高考这一独木桥后,紧接着又会面临一项重要的选择,那就是报考,而在报考方面,家长总能和学生吵得不可开交,家长以“过来人”的经验,强烈建议学生报考“省内”,但学生总有一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争执到最后,往往都是家长做出让步,随了学生的愿。

但等到学生真正上了大学才恍然大悟,原来报了“省外”并不是“天高任鸟飞”,各种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学生上了大学才明白,家长为什么一定让自己报“省内”

一位某大连学校大一的女学生最近就一直很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听父母的话,自己原本是海南的考生,因为一直以来都没见到过雪,也想体验一下北方的风土人情,在报考时不顾父母反对,毅然选择了大连。

来的时候几千的机票就不算什么了,雪也确实很好看,但饮食也是真得不习惯,最糟糕的是,还没等这位女学生感受北方的风土人情,学校就因为疫情而封校了,家长对女儿的境况非常担心,但无奈相隔千里,只能干着急。

而这名女生寝室的另外三名室友家都是本地的,平时周末想回家几十分钟就到了,非常地方便,疫情期间,她们的父母还给她们准备了一堆吃的,让这名外省的女生羡慕不已,听室友说,她们当初也是想报考“省外”的,但都被自己的父母拦了下来,现在都庆幸自己当初够听话。

而这名女同学饱受对同寝室女生的羡慕,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在封校的苦闷中后悔不已。

其实父母当初那么劝导这名女生报考省内就是想到了这些,“诗和远方”只是一时的,再新鲜的风景,时间长了也会看腻,而真正重要的是远不是这些。

离家距离不同。“省内”大学与“省外”大学最大的差距就是离家的远近不同,而这一区别又滋生出很多其他的问题。

首先,距离的不同导致来回的交通费,花费的时间不同,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为省直达的机票钱,可能选择多次火车转车,耽误时间不说,也会舟车劳顿。而即便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在往返中也会花费比报考“省内”学校更多的时间。

其次,本省的学生可以一周就回一次家,外省离得远的同学可能寒暑假才能回去,回家难度也会增大。

最后,本省的同学家长能够方便照顾,有什么事和家里说一声就能得到解决,但外省的同学可能就要靠自己,家长离得太远而鞭长莫及。

后续发展情况不同。一般来讲,本省的企业对本省学生都会有一定优待,也会更加认可,外省同学留在这里发展的难度要难一些。

若想毕业后在省内发展,在省外没有特别优质的学校选择时,大可以留在省内学校,这样毕业后,积攒的人脉也不会浪费。

在学生考虑如何报考时,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建议,但还是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毕竟自己在学生的人生中只能作为一段时间的陪伴,而今后的路如何,还是看学生自己怎么去走。

个人志愿。在考虑如何报考时,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个人意愿,不乏有一些学生在刚上高中的那一天起,心中就有一个理想学府和理想专业,后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一点点地向目标靠近,这是非常励志的事情,但学生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在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总不能自己的成绩只是一般,但硬要把目标定为清华北大,那样毫无意义。

在高考后报考时,若自己能去理想的学府,但父母并不支持,这时候若学生已经考虑清楚不会后悔,大可以坚定一些,和父母好好沟通。

离家远近。离家远近这一项因素只对一部分学生比较重要,如果自身非常独立,不在乎远走他乡没了父母的照顾,也不怕来回路途遥远,大可以报考“省外”,但如果很需要父母的照顾,也不想离家太远,这样的学生在报考时就可以选择离家越近越好的。

城市发展情况。学生报考大学的城市发展情况如何也是很重要的,这一因素决定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节奏以及上升空间,一般来讲,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会更多,上升空间也会更大,不过也要看学生本人是否能适应,有一部分学生就喜欢安逸一点的小城市也无可厚非。

总结:高考后究竟该如何报考,还是要看自己最在乎的因素是什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