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句诗句犹如给予我们启示的密码,带领我们进入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白云愁色满苍梧这句诗虽然已流传千古,但还有不少网友对它有新的见解。
别妄想了,白云不会有愁色的好吧!梧桐树的颜色越看越忧伤,这才是牛!青色的叶子真的是犯贱啊!夏天看到它们,就跟看到一个大喇叭网红一样,抢眼又狗血!“满苍梧”是诗人肯定被梧桐树刺疼了,才编出这么一句话的!太不押韵了!说实话,这句诗就是乱用词导致的,完全没有逻辑和连贯性。诗人应该多去看看梧桐树的颜色,白云是不会有愁色的好吧!有愁色满苍梧的可能是诗人的忧郁心境,反映在诗里罢了!总之,这句诗好像有点虚无缥缈啊!白云愁怎么能愁满梧桐树呢?这是怎样的仙境了?总之,不符合我的审美标准,不喜欢!哎呀呀,我觉得这句诗描述的是白云天空风景的变化啦!白云愁色满苍梧,就好像云朵们都扛着满满的烦恼,漫天飞舞。说不定是咱们那位云朵主管忘记给加班费啦!留个口水脸(。♥‿♥。)白云愁色满苍梧,措辞颇为巧妙,张弛有度。白云绵密如雾,悲愁隐现其中,愁色如细细丝线,穿插于苍梧之间。白云愁色与苍梧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忧伤的画卷。使人深触于苍梧之痛,犹忆此情难舍。
最后让我们看看经典的解读是怎么样的。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常振国)
李白笔下的“白云愁色满苍梧”这句诗句时,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在诗的美妙中悟到生活的真谛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