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到现在,收到很多提问,大部分都是文科小朋友,一般问题也集中于文科生该学什么专业以及这个专业的前景。
其中,作为对比坐标—XX专业和互联网|自媒体的对比一直没停过。
其实,文科生的出路真的太窄了,如果人生确实能够重开,我想我一定会拱一拱试试补上物理而不读文科。
文科生该选什么专业?问的是专业本身吗?
不是,其实问的是未来的职业规划。
而专业能不能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第一桶金——一桶智力、知识、人脉、学历带来的品牌效应甚至金钱的“金”,这点成为很多年轻人犹豫的点。
从这个角度考虑,适合文科生作为起跳板的专业和职业真没几个,最为合适我觉得除了教师、法律以及自己创业基本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站在国家的角度是从意识形态上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输出,站在个人的角度是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
在互联网还没兴起的时候,一对多的授课模式决定了三尺讲台就是最好的“个人品牌放大器”,只要多上几年课,就算再没经验、再没能力的老师都被磨成了个“名师”。在初代粉丝的口碑效应下,名师的TITLE成为一轮一轮沉淀下来的品牌资产,只要想出来单干就没有“没学生”的困境。
同时,教育行业又自带口碑裂变的基因,无论是线下或是线上,都是天然低成本营销的好产品,真正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所以,你会看到无论是体制内的老师,或是新东方等教育培训机构,都出现了很多知名老师。
体制内出来的普遍谨慎,很多走“小而美”路线,靠着自己在当地极高的名气+当地稳定生源闷声不响一年挣个上百万;而培训机构出来的老师则热衷利用互联网等IP放大器,涌现了李笑来、俞敏洪、古典、罗永浩、等一批全国知名IP。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发现,这些老师几乎都是——利用平台放大名气,再利用名气拉人头的操作。
这种操作对技术不依赖,依赖的更多是个人本身魅力、团队的营销及运营能力(所以会看到很多名不副实、脱离一线很久的“名师”依然盆满钵满),对于技术盲的文科生而言,再没有比这种起势方式更好的杠杆。
现在虽然抑制了培训机构,但作为“名师”,在自媒体平台发声,输出专业内容还是允许的。懒一点的,就窝体制内,毕竟三胎是国策,考编的人虽多,但是缺老师也是事实;勤快一点就后期自己单干,名师效应也能让你起步比别人快很多。(名气放大之后能做啥就不细说了,懂得都懂。)
理工科生有很多特定可以“吃独食”的方向可以选,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等,你不是对应的特定专业、没足够的技术水平对于这些特殊工种文科生都只能望洋兴叹,感叹人与人的差距。
文科生想要拉平这个差距除了名师的放大效应是捷径外,另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法律。
因为法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意志,只有你学了这个方向你才能接触到很多普通老百姓看个热闹的资本、权利等。
法律是文科生中唯一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方向。无论是求稳进公检法系统或是做个律师个体户,总归都有比较好的回报。
毕竟真正好的运营、营销都是在生意场上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你说你是好的营销,你怎么证明?你自己还没挣到年入百万呢还想教人年入百万不是骗子就是笑话。
所以,我原来给律师们做营销的时候,常常能够感觉都明显的鄙视链。这种鄙视一是来自学历智商的优越感,另一重就是收入不对等带来的倾轧。
事实上,我做这行越久,越觉得好的运营一定是自己做出来的。
因为只有足够的自主权和自己承担风险和成本,你才会在不断测试中找到最好的方案。
这种全盘的方案不同于单纯的一个活动的成功、一个热点的爆发这种一招一式的传授,是独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打法,而这样完整从道到术的蜕变非一线实战不能体悟。
目前,我看到真正营销、运营做的好很多并不是所谓科班出身,也不是文科生,所以如果大学四年学这专业我只会觉得你大概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
(据说现在的网络新媒体专业还砍掉了高数,我觉得就更惨了)
至于你说学语言、考个证、学新媒体我觉得都是“术”层面的选择,而战略层面上,你更该想清楚,如果你是文科生,自己未来到底想走什么路。
想稳定——除了教师和法律基本不做他想(这是刚需最大、且算文科中相对比较有门槛的两个稳定通道);
我是【聪聪冲鸭】,全网同名。专注#个人成长#写作变现。关注我,和我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