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求职也是个轮回?
竟然在数十年后重新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前段时间,网上曝出一则新闻,新闻的主人公是哈佛博士毕业,听到哈佛博士,我们想到的是在搞科研、不然就穿梭在华尔街操盘全球经济走向,怎么也没办法与“街道办主任”这样的头衔联系在一起,然而——
她的这一职业选择,掀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有人觉得,取得了如此高的学历,不去当科学家,研究出点什么东西,为国家做出点学术上面的贡献,是浪费了这么多年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
但是,也有人认为,深圳的南山区是当地的科研重地,有一大批科技企业,没有点知识储备,还真搞不清楚它们的技术含量,只要是真心实意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去工作,谁做这个工作都一样。人们之所以觉得罗林姣不应该去做一个街道办副主任,不过是因为这个职位与她的学历不甚相符,如果将她的职位名称改为"高级副主任",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吐槽了。
她选择当街道办副主任属个人行为。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想干什么职业是别人的自由选择!
杭州市余杭区2018年曾发布过一份招聘公示,因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而被众多网友围观。这些清北的硕博士之中,有8人的入职岗位都是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不少网友为此调侃称,"一定要努力读书上清北,将来才有机会考余杭的街道办事处"。
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说:宇宙的尽头是铁岭。
那留学的尽头是个啥?
在传统认知中,留学生是外企、私企的“宠儿”,但随着全球就业环境的严峻,“宇宙的尽头是公考”已成为越来越多海归党的选择。“师医公”、包括国企、事业单位这类铁饭碗对海归党的吸引力远超过去。
根据《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在调查样本中,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归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任职于国企。
看这张名单就能发现,不只是英语组新入职的老师几乎全部都是留学生,其他科目也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生的身影。
英语组的,只有两位北京大学硕士,其他全是来自于牛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硕士或双硕士;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心理等学科,也是一律是清华、北大,加海外最顶尖高校的硕士、博士、博士后……
看完这些拟录取名单的网友们纷纷高呼——这也太!内!卷!了!吧!
首先,各行各业对学历的要求都水涨船高了,比如高学历的房产中介人员也越来越多,之前甚至有报道,北大毕业生去链家工作5年,提成达到年均300万元。
虽然留学的背景加持下,进大厂或许十拿九稳,却避免不了996和内卷,一次又一次上热搜的某多多猝死员工,更让人望而生畏。
体制内工作早已摆脱过去“低薪”的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今年158万人报名国考的考生一样,海归党也加入。体制内的工作钱多、稳定、有户口。随着海归报考人数的增加,这就使得国外一年制的硕士项目贬值严重,在就业市场(尤其是体制内岗位)难有立足之地。
上海闵行区对报考公务员的要求发布新规:海外研究生学位学制最少为2年、毕业院校必须在QS、U.S.NEWS、ARWU、THE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
一些编制岗位也出现类似的规定。安徽大学在辅导员招聘公告规定:国(境)外取得硕士学位者,硕士学历须为两年制及以上教育。
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期待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与众不同的贡献,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任何人的人生,都没有固定的模式。
留学生加入国考队伍有助于内部人才更替,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宽阔,有些人认为公务员就是写写文件,处理简单工作,但比如经济研究、政策研究是难度很大的工作,任何一个政策引发的效应研究都是非常复杂的事情,税务等复杂的金融领域,海归人才也能做出贡献。还有一带一路,需要多少有海外经历的公务员去分析国家关系和国际贸易等。
毫无疑问,留学和优秀的名校背景往往能为一个人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给找工作提供一块有效的“敲门砖”。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建立在自我选择,以及一份我们热爱的工作上的。
正如IEIC大会上,不论是主办方还是嘉宾,都在强调教育是为了实现孩子自己的梦想,而非老师的、家长的。
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最终成就的是孩子的梦想,而不是老师的,或者是家长的,当很多人都在指出现在的孩子缺乏内驱力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给孩子都是外驱力。
如今部分海外留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做老师等等恰恰反映出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而非为了人们眼中“高大上”的工作去留学。留学的价值从来都不是那些能从书本上学会的知识,也不是那些教授们能讲解的理论,而是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以及更独立的生活方式。读书和留学的价值,无法用市侩的功利主义进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