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在工作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时代的回忆才最令人难忘。
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都是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因没有利益掺杂所以即便是产生矛盾和冲突,也显得尤为珍贵。
为了将同学之间的这份情谊延续下去,不少学生在毕业以后,会经常组织同学聚会。无论是回忆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还是老同学之间在工作上互相帮助,都十分有意义。
可随着举办聚会的次数增加,有同学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参加同学聚会的往往总是这些人。而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质疑:进入“体制内”的同学,为啥很少参加班级聚会?
大学毕业以后,不管在校期间学习的是哪个专业,他们的发展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从事本专业的对口工作,有的跨专业甚至创业,还有的考进了“体制内”。
不得不说,能够考进“体制内”着实让人十分羡慕,这类的工作岗位不仅非常稳定,而且薪资待遇也非常可观,既不用像私企那样经常加班,也不用担心失业的风险。
在现如今就业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体制内”的工作十分受欢迎,不仅可以兼顾家庭,而且认可度也非常高,不管是找对象还是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高的幸福指数。
只不过这类岗位竞争十分激烈,想要上岸并不容易,能够脱颖而出必定是有过人之处。这也是为什么,组织班级聚会的同学非常愿意邀请他们参加,可实际上却事与愿违。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参加班级聚会的,往往是上学期间非常活跃的同学,而且有学霸也有学渣,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乐于助人且非常有集体荣誉感。
而“体制内”的同学,不仅在班级聚会上很少露面,就连在社交平台上,也很少看见他们的互动。为啥进入“体制内”的同学,基本不参加班级聚会呢?原因惹人深思。
有一部分学生猜测,考上“体制内”拥有了铁饭碗的保障,所接触的不是机关单位的就是事业单位的,眼光高了以后,自然是不愿意参加老同学的聚会,更怕有事相求。
有一位考进“体制内”的同学,多次被邀请参加聚会,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婉拒。担心同学因此对他产生误解,说出了不参加同学聚会的几个理由,原因可能你想不到。
第一点,虽然考进“体制内”,但自身能力有限,担心同学有求于他。要知道,即便是考进了“体制内”,也大多是进入基层的岗位,晋升能力有限。而作为基层的普通员工,对于同学的“不合理”要求也是无能为力,所以也不愿参加聚会自找麻烦。
第二点,由于身份特殊,担心私下聚会造成不良影响。有些“体制内”的工作代表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同学聚会虽然是AA制,但也会由于言辞或者行为不当,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稍有不慎便会将“铁饭碗”丢了,想必不会有人冒这样的风险。
第三点,“体制内”的同学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不愿同学之间互相吹捧贬低。在同学聚会上,既有发展好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因此经常有“捧臭脚”和“拈酸吃醋”的情况出现。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这类同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会下意识地减少这样的聚会。
第四点,工作性质特殊,担心言多必失引起麻烦。“体制内”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自然也会接触到非常严密的政策和文件。在聚会上大多数同学都会劝酒,也会变相地打听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失去警惕心理,会造成工作上的麻烦。
班级聚会虽有很多益处,但也要懂得尊重体制内同学的意愿
其实,组织班级聚会有很多目的,一是联络同学之间的情谊,二是请求大家的帮助,三是大家互帮互助,总的来说,还是有非常多的好处的,毕竟同学之间的感情最单纯。
笔者认为,同学之间经常聚会有很多益处,可以将在校期间的优良传统发挥地淋漓尽致。但毕竟体制内的同学工作和身份都比较特殊,理应尊重并且体谅他们的选择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