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主播张泽群:55岁做父亲,对家乡河南一往情深

2021年7月,对于河南郑州来说,是一个记忆犹新的日子,因为大暴雨,让河南饱受灾难带去的伤害。

在这期间,有很多河南同胞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看到家乡正处灾难,央视著名主播张泽群也是心系家乡,为河南加油:家乡父老,我们同在。

不单单如此,张泽群还捐献出了一年的工资,用来家乡抗洪救灾,共计21.7万元。

虽然张泽群做得不多,但足以看得出来,他很爱家乡河南。

在央视工作了将近30年,一直兢兢业业,主持过《十二演播室》、《东方之子》、《文化视点》等等栏目。

节目上,他相对来说出现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在大型晚会或是活动中,进入央视13年,他也是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连续6次主持春晚。

一直以来,有关于张泽群的感情生活就是空白的,但却在2020年,55岁的他却公然宣布升级当父亲了,而在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呢?

对于张泽群,父母对他的培养都是比较严格,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导他。

似乎在每一个小孩的身上,都有十万个为什么,不论是遇到什么事情或者问题,都喜欢问为什么。

而在张泽群的身上,也是不例外。

尽管他有很多的问题,但父亲也是很耐心地解答,更是对他说了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问题,让他懂得了思考,在后面对他起了巨大的帮助。

其实,在上学的时候,张泽群并没有想着做主持人,就连播音是什么,都还不了解,在他的概念中,就只有一个:上大学。

在他们的年代,因为高考刚恢复,学校的学生都梦想着能够上大学,就连张泽群都不例外。

只是在高中时期的他,学习成绩并不算突出,要想上大学的话,是非常难的。

因为梦想,他想到了一个上大学的捷径,那就是被“招飞”,去当飞行员。

虽说体检没有合格,与为国争光的机会失之交臂,但却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1982年,还在高中的张泽群,就被老师通知去参加北京广播学院的专业应试。

这时候的他,还一脸的懵,并不知道广播学院是干啥的,但老师认为,这也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比较适合当时的张泽群。

尽管张泽群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却深受老师们的喜欢,在北京广播学院招生后,也是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张泽群。

他们知道张泽群的梦想就是上大学,去北京广播学院就能圆梦,让他去报考,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文化成绩一般,但是作文写得还算是可以。

当时的老师想法非常单纯,仅仅想让张泽群圆大学梦,却不料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央视主持人。

为了圆梦,老师给予了帮助,剩下的只能靠张泽群自己了,他也正是踏上了一条艰辛的道路。

年仅17岁的张泽群,踏上了迈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考场,因为不知道考试的内容,还在初试的时候,就直接被淘汰了。

尽管落榜了,但她仍旧没有放弃,更是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奋斗历程。

第二年去高考,张泽群知道了考试的内容,但是没有时间去准备,无疑也是没过初试。

不过,在第二次考后,他对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是奠基了后面要走的发展方向。

定了目标后的张泽群,也是做出了针对性的准备。

第三年,全心全意备考的张泽群,专业课通过后,却在文化成绩上没过。

其实,在这次的考试,他原本是没有抱希望的,但因为经历和沉淀,让他获得了意外之喜。

四年的考试,可以说是一个很为艰辛的阶段,谁都不知道,在他这四年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

要知道,在他上大学后,曾经的高中同学都临近毕业了。

4年的时间,他遭受过许多的质疑声,但仍旧坚守住了本心,这才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在北京广播学院,张泽群对播音有了专业的学习。

只是没有想到,因为一件事情让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1987年,在郑州火车站,张泽群拿着录音机采访了一个流浪儿,然后便将其发送给了央视的《午间半小时》栏目。

在当时,《午间半小时》是央视的火热节目之一,观众非常多。

张泽群的出色能力,让《午间半小时》播出了那段采访流浪儿。

这让张泽群更是很为开心,谁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又播出了他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

连播两个他的节目,这无疑是对他实力的认可。

彼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但这两次播出的机会,却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更是有了想要当一个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

为此,回到学校后,他就申请从播音系转入到了新闻系。

1989年,他从北京广播学院顺利毕业,更是被分配到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

尽管有了分配的工作,但他还“不安分守己”,还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主持《农业教育与科技》,但只是业余的。

刚到农业电影制片厂,他就报了一个选题:拍摄一个林县的纪录片。

因为他在1988年的一个电视纪录片获得的感想,而且那里面的故事,也是非常的感人。

还在学校的时候,他还去了一次林县,让他非常震撼,心中也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但没有实力和背景。

直到分配了工作后,他第一时间就提出要拍摄这个纪录片。

得到批准后,他又跟林县申请了一万元的赞助。

作为片子的负责人,他更是拉来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共同完成。

虽然收视率不高,反响并不大,但对于张泽群来说,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事情,这是他导演的处女作,而且他才25岁的年纪。

1990年,他开始做青年节目,并且接触了很多的与青年相关的电视节目。

因为从他的事迹上可以看出,张泽群是青年人的表率。

看到这个广告,可把张泽群开心坏了,他一看广告上提出的各种条件,自己全部都符合。

因为在考试之前,他曾经遇到,更是还写过一篇文章,但因为当时的情况,并未发表。

而在这次的考试中,张泽群也是大手一挥,直接将曾经写的那篇文章填了上去。

结果出来了,张泽群文化课得了70多分,反观其他考生,一个达到及格线。

加上后面的考试,张泽群也是以总成绩第一名,成功的进入到了央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一进入到央视,他就成为了《十二演播室》的主持人。

在《十二演播室》,张泽群待了6年,他很努力地做好每一次节目。

尽管这是一档一周播一次的周播专栏,但也是创造过收视记录。

不论是意识,还是话题的深度,《十二演播室》都远远的走在新闻前面,而在张泽群认为,节目的形式不重要,活的是思想内容。

而且在他进入电视工作以来,就一直信奉:内容为王。

除去在《十二演播室》,他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走过青春》,更是带队赴新加坡制作国际大专辩论会任中方编导。

慢慢地,他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成为了一个既能当主持又能当编导的优秀人才。

随着能力的突出,张泽群在央视可谓是如鱼得水。

一边又当编导,拍摄出一部部记录片;一边又是主持人,出现在节目和大型晚会以及直播现场。

从2006年开始到2011年,张泽群也是连续6次主持央视的春晚。

而且在主持春晚期间,他也是念了6年的贺电,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钟,但在这短短的贺电中,张泽群却读出了真实的情感。

因为有采访经历和央视的责任意识,张泽群远不同其他人,更是深受央视的导演和领导赏识。

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张泽群也是始终用思想说话,以话题的深度取胜。

“我从没想过当青春型的主持人,就是特清纯,特偶像化,眼睛能流水,语言能传情的那种。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好,单眼皮,眼睛一大一小不好看,干瘪瘪的,当初学过三年播音,后又转到新闻系,甚至没想过将来还能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可是后来在参加了几次节目主持人大赛以后才渐渐发觉,做主持人并不都是靠好看。一副偶像化面孔,加上伶牙俐齿,然而肚皮里空空,也不会是优秀主持人的料。”

在他看来,除去节目上的内容外,其他的都不会在乎,更是不会注重长相和化妆。

能够在编导、主持上优秀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但张泽群却做到了。

在这档节目上,身为河南人的张泽群,亲手做了一顿丰盛的河南大餐,其中还有地道的河南面食——炝锅面。

除去做河南的大餐,他还时不时的秀一两句纯正河南话。

不得不说,张泽群对家乡是真的热爱,更是让人很为暖心。

而且他做的炝锅面,在他的印象中,非常深刻。

这对他有着深深地记忆和怀念,因为只有他生病了,母亲才会给他做。

事业上成功的张泽群,对父母也是很为孝顺,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2020年,张泽群晒出一张当父亲的照片,还自曝出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要不是他自己讲出,或许到现在还不知道呢。

如今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那高龄的老母亲。

之前,张泽群晒出过一段视频,母亲瘫坐在轮椅上,已经55岁的张泽,还在母亲的面前,唱母亲最喜欢的歌,更是手舞足蹈的跳起来。

曾经的为了张泽群工作,父母不愿意让他分心,也不会去打扰他。

甚至还没有说想要看看儿子主持的节目,而这也成为了张泽群永远的愧疚和遗憾。

在母亲面前,卖力表演的张泽群,也希望母亲能够开心,但母亲已经不会说话,但眼睛一直盯着张泽群,笑得非常幸福。

除了孝敬父母,张泽群还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从他那纯正的河南话,以及一手地地道道的河南菜,就足以证明,他对家乡一往情深。

在每每和人交谈时,张泽群都会大方地介绍:我的家乡是河南。

张泽群,无疑是河南人的骄傲,只是成为父亲的他,妻子却成谜,至今都没有公布。

不过,优秀的张泽群,却是一个十足的好男人,从他对母亲的孝顺,便可以看出。

张泽群,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也是央视优秀的主持人,一直热爱着家乡河南,爱着那里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