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能有多拼?前几天我就看到一位家长在网络上分享,自家孩子现在读初中,每次考试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
但网友觉得孩子得第一名实在太难了,常常会学习到凌晨才休息。有些时候自己劝孩子早点休息,但孩子却说让家长早点睡,接下来就又进入埋头苦学的状态了。
网友在看到这一幕感觉很欣慰,毕竟孩子也不用自己操心就能学习,这一点可能是很多初中生都做不到的。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担心,孩子长期以往会不会累坏身体?
这件事情被上传到网络之后,也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特别是家长们也开始进入了这一轮讨论当中,主要围绕的就是初中生学习要不要这么拼?
我觉得这名初中生做得很不错,学习不用家长担心,还能安慰父母。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这个孩子非常懂事乖巧,光是这一点就有很多初中生难以做到。
如果所有学生都像这位学生一样,那么在学习方面也不会让家长过于担心。特别是在双减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都要依靠自身,初中都这么努力了,高中肯定也没啥问题。
初中是学习的基础阶段,换句话说就是初中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没有必要让自己从初中开始就处于学习高压状态。
到了高中之后,学习难度更大了,那学生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现在都学习到了凌晨,到了高中还不得学习到第二天天亮啊?什么样的身体能禁得住这样的折腾。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这个学生的学习劲头值得肯定,但这种学习方法却并不值得提倡。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得不到充分地休息便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而且这名学生就是典型的前面有劲、后面没劲,初中这么拼的学生往往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因为初中可以依靠死记硬背,但高中更多的是逻辑思维。
按照目前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模式来说,学生们学习知识大多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也知道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但随着近两年来的教育改革,死记硬背模式考出的好成绩似乎好处也没有那么多了。特别是如今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对于个人能力的考验更为很重要。
一般熬夜刷题的学生都是想要通过接触不同的题型,争取能够遇到与考试差不多的题型,这样也能考出好成绩,但却忽视了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也有人说靠刷题考出得好成绩往往就是伪学霸,而且从目前教育发展趋势来说,刷题也不再符合主流,学生积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在双减政策还没有出来之前,不少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可以说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除了平时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之外,家长还会购买各种各样的练习册练习。
除了平时在学校的学习之外,还有放学后的各种学科补课班,这就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而为了能够缓解这一情况,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部便下发了“双减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过度补课、过度刷题的情况。
国家希望的是不要因为考试而过早透支了学生们的学习潜力,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一味只知道读书其他什么也不会,而是能够做到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未来这种学习模式也将会被逐步淘汰,随着学习难度的深入这种模式也不再适用。就像上面那位班主任说得那样,前面有劲,后面一下子就没劲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初中生的学习态度确实值得肯定,但这种学习方式可能到了高中就不太适用了,我们也并不是说到了高中她的成绩就一定不行。
而是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并不适合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的初中生。也希望他能够尽快调整过来,要不然学习成绩还没提高,身体就先垮掉了。
家长也应该注意督促孩子,学习是一件好事但同样也应该注意身体变化,讲究劳逸结合也很重要。
你觉得初中阶段有必要每天学习到凌晨,时时刻刻都要刷题吗?欢迎留言讨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