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魏永康,曾被劝退回家,神童褪去光环就是普通人了么

最近有一则新闻刷屏了,曾被称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在外地出差时,疑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

这篇新闻,最吸引眼球的是“神童”两个字。

如今少年成名的新闻,已经引不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了,因为大家都更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于学霸的新闻,在报道完学霸的优异成绩外,还要强调一点,学霸不仅擅长学习,还全面发展,有很多的爱好。

80、90年代,那个时代,社会对早慧儿童不吝赞美,称他们为神童,各个大学还专门成立了少年班,开小灶培养他们,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天才。

那么三十年过去了,这些少年大学生发展得怎样了呢。

据统计,少年班毕业的大学生们,一部分成为了学者、副教授、教授,大部分则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有35%。 虽然他们都是精英、人才,但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并没有在少年大学生中出现,这和公众的期望值,还是有落差的。

2003年,魏永康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据说魏永康来北京读书,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执意不要母亲“陪读”。他在学校,不会整理房间,天冷天热,不懂加减衣物,甚至有一年的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看他。

如果光是生活不能自理,还不要紧,魏永康的生活状态,甚至影响到了学业,最终被中科院劝退。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被劝退的少年大学生,谢彦波。

谢彦波,从小学直接跳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他11岁上大学,15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18岁去美国读博士。但在美国求学时,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人际关系又处理不好,被学校劝退。

后来谢彦波回到国内,成为讲师、副教授,诺贝尔奖的梦想,离他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却生活不能自理,这些早慧儿童这么优秀,他们能解答物理、数学题,却会被洗衣服、叠被子这些小事,难倒呢。

以前人们以为这些少年大学生,只是缺乏锻炼,培养一段时间就好了,后来才发现问题没这么简单,这些天才少年,是得了一种精神疾病,这种病叫阿斯伯格综合征,容易在高智商人群中发病。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泛自闭症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但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比自闭症的孩子幸运些,他们对周围事物还抱有兴趣,他们会对某些东西或事情,会特别感兴趣而热切地投入,往往会被周围人当成天才,但他们成年后,无法社交甚至交谈,不能生活自理、同导师关系差,最后导致学习和研究无法完成,半途而废。

魏永康被退学后,回到了老家,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并没有抛弃他。

魏永康的“干妈”张锦平,特意请教了心理学家,制定了专门的方案来帮助魏永康,教他适应社会,怎么和别人交往,在她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魏永康慢慢地融入了社会,褪去“神童”的光环,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魏永康找到了一份研究所的工作,后来又到深圳工作,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他在深圳娶妻生子。魏永康的妻子说,魏永康并没有少年成名的清高,他人很好相处,很会关心人。

能考上中科院,肯定是聪明的,即使魏永康没有那么优秀了,他注定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有机会,将来把这段经历说给孩子听,也是一段传奇。但老天爷对他太苛刻了,英年早逝,终究是有遗憾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它包含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历,如果我们忽略掉这些经历,就会生出进入深山,空手而归的感叹,所以天才也好,普通人也好,各有各的好,在各自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