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每个家长来说,现如今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不仅涉及到孩子的未来,更与家庭的希望息息相关。
正是对教育的重视,也使很多家长陷入到教育焦虑的紧张状态中。
曾经也出现:只要是补习班,家长就会拼命涌上前的原因,生怕孩子在起步阶段落后。
双减政策执行后,对教培机构以及对学科类培训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家长心中的忧虑意识彻底消除。
双减政策的执行,让孩子得以喘息之机,但是,教育部最新又发布出来新的消息。
双减政策的执行,令很多人成为了受益者,尤其是孩子自我支配时间的增加,加之素质教育的推行,令很多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和学习。
然而,最近教育部再次发布出了“双增”政策,当教育部的这一政策发布出来时,也令很多家长处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状态,焦虑心理再次被提起。
很多家长纷纷在查找信息,教育部的“双增”政策到底是针对哪些孩子?对未来的升学又会有哪些影响?这些政策都未曾了解清楚,家长的心态难免会出现大的波动。
事实上,双减政策到底是什么,并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只需要将视线聚焦在以下这几点上,想必对双增政策一定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双增”一是要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以及劳动的机会,而是要增加学生音体美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归根到底,双增政策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孩子释放出来的休息时间,在孩子的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地培养。
使他们能将更多的视线和触角,涉及到音体美等各种非学科类的学习上。
随着教育部双增政策的提出和执行,很多家长的焦虑心再次被燃起,好不容易给孩子的压力减负,但是,双重政策的执行,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很可能会遭遇以下这些局面。
当双增政策不断执行后,孩子好不容易被释放出来的自主支配时间,一定会处于不断缩减的状态。
曾经所有用于学科类培训的时间,也会用在双增的素质教育上。
不管是对成人,还是对孩子而言,兴趣是兴趣,学习是学习。
如果将兴趣和学习捆绑在一起时,最终以某种考核目标进行验证,大部分孩子的兴趣都会相应缺失。
未来在双增政策不断推行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就是音乐体育美术等多方面的培养上,往往会需要花费更多的费用。
相比于学科类的培训来说,这种素质类的提升和培训,花费往往是比较多的,而且最终能出结果的孩子,却是少之又少的。
从某种程度上考虑,家长的钱包,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还是要处于不断付出的状态。
最近出台的双增政策,家长一定要保持基本的冷静,内心焦虑情绪的滋生,也会使其现象不断被放大。
在家长做出抉择时,往往不是最理智的状态,对孩子的成长和整体人生的规划并没有太多的益处。
只有家长保持基本的理性,能克制焦虑情绪,做出的选择,才是更有利于孩子持久发展和成长的。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在未来孩子的人生和学习中,一定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态势。
但是,在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也会花费更多大部分家长期待孩子有成果、出成绩。
因为对结果和成功过于重视,所以,才使孩子的压力再次成倍增加。
为了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不产生心理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忽视对结果的重视,要将视线聚焦在过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
别林斯基说过: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相比于成绩而言,稳定的学习能力和心态,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能掌握这两点,才能让他们未来的人生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未来不管双增政策执行力度多大,家长一定要保持上述两种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双增真正能达到其目的和意义,才能使孩子的素质教育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今日话题:你认为双减政策执行后,双增政策的出现,家长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