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闹“乌龙”后写信道歉,这样的“言传身教”可以有|沸话

近日,广西柳州的肖老师闹了一出“小乌龙”。

他在检查学生的数学课本时,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课本丢了。这不等于关公丢了大刀,泡面没了料包?于是肖老师便批评了这位同学粗心大意的行为。

学生犯错,老师批评,这本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戏剧性的反转发生了。

肖老师回到办公室之后发现这位同学“丢失”的数学课本竟然就躺在自己的桌面上。原来是他自己错拿了学生的课本。

一不小心从“正面教育”变成了“反面教材”,肖老师在感到尴尬之余,更苦恼于如何弥补回来。

他本来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好好作一次自我检讨。但在那种情形下,当事学生恐怕也很难自主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此,肖老师从星期五想到星期一,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歉意。他手写了一封道歉信,附加两瓶牛奶,恳请这位学生原谅自己的错误。

最终,那位学生很大量,不仅没有批评老师的粗心大意,还谢谢他送的两瓶牛奶。

网友们对肖老师此举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同他,觉得他知错认错,是一个负责的老师;但也有人质疑他不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是担心自己在面子上过不去。

实际上,与当众道歉相比,手写道歉信或许是更恰当的方式。因为白纸黑字,不仅是老师一时歉意的物质载体,更是长久的“知错认错”的生动教材。

这个纸条就是要让老师警醒自己:不要在情况未明的情况下就妄下批评;也是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人犯错了都要认错、改正,老师也不例外。

推而广之,我们在平常的生活里、工作中也应该借此提问自己:在某一事件中我是否存在错误、我是否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我改正错误的方式是否妥当?

知错认错固然可贵,但仅止于此也还是不够,重要的是要用妥当的方式将错误修正过来。

沸腾君觉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并不会损害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知错不改反而会导致与学生关系的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