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文化研究

一、家具特点

高型家具的出现

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当时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汇,高型坐具开始出现,垂足坐的习俗已经问世。高型坐具的品种增多,除了以往的胡床之外,又增加了椅,凳,墩,双人胡床等。这些高型坐具的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垂足坐习俗,像一股飓风,对传统的席地而坐是一次根本性的冲击,宣告了中国历史上起居方式革命的开始。

床与榻的封闭形式

床榻 的新形式不断出现,三扇屏风榻,四扇屏风榻床,在贵族人家是极受宠爱的。此时期床榻的高度显然增加,床体加大。另外,三足凭几的出现,为圈椅靠背的问世,奏起了序曲。

与佛教有关的装饰

在家具上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装饰纹样,如墩上的莲花瓣装饰等,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正统汉风,以崭新的高型坐具和垂足而坐的新习俗,揭开了中国家具历史的新篇章。

二、家具形成的历史背景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 扶手椅 、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三、家具列举

1、禁

南朝时期青铜禁,禁为家具之雏形之一。该禁仿照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制作而成,造型别致。

2、床

东晋床榻,附有屏风别致。

3、陶案

高度适中,由低矮形家具逐渐向高形家具过度。

4、床

莲花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装饰花纹,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它随着佛教的兴起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锈等装饰上,又名荷花、芙蓉、水芝、水花。

5、胡床

胡床是一种便携座具,顾名思义不是汉民族的座具,它来自西北游牧民族,是一种便携座具。胡床是由8根木棍组成,两只横撑在上,座面为棕绳联结,两只下撑为足,中间各两只相交相对作为支撑,交处用铆钉穿过作轴,造型简洁,使用方便。它可张可合,张开可以做座具,合起可提可挂,携带方便,用途广泛。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胡床已经广泛使用了。

6、绳床——椅子

椅子形象早于名称一百多年,见于南北朝。两晋以前,人们一直都是席地而坐。随佛教东渐,佛教文化和艺术涌入,高型座具进入中原。

7、腰鼓形圆凳

3、方凳

在众多的石窟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得知佛与菩萨的座具——佛座,是千姿百态、极为丰富的。有方型、圆型、腰鼓型,有三重、五重、七重,有实才的,也有空透的,装饰有壸门、有开光、有莲花图案……形式多样,多姿多彩。这些佛与菩萨的高型家具,也随着佛教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墩的出现,对于我国家具品种的丰富,尤其是对于凳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佛座的造型,又大致可分为腰鼓形和方形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