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师资队伍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按照“汇聚人才、打造团队、集中资金、重点突破”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整体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关键,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团队,提升学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双聘院士
学科建设
面向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学术立校发展战略,按照“五位一体”(高水平学科群、高层次人才队伍、高起点创新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准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设思路,扎实巩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科结构持续优化,学科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全面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
2017年,学校进一步夯实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实力不断提高。
科技奖励
2017年,我校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6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5项。
经费到款
2017年,科技到校财务总经费14.17亿元。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总经费3.02亿元。本年度共计申请1512项自然基金委的各类项目,批复354项。面上项目资助202项,青年基金125项,国际合作7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优秀青年基金6人,重点项目2项,联合基金1项,重大项目3项。
论文发表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6年全国高校及相关单位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排行情况,我校SCI收录论文3824篇,高校排名列第10名,同比2015年增加162篇。在2007—2016年期间累计24568篇论文(据SCI统计)被引236498次,高校排名第13名。
EI收录论文2585篇,高校排名列第14名。卓越科技论文2305篇,高校排名列第12名。
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落实“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精神为重点,继续深入实施《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以促进学术发展为核心,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为关键,在项目争取、成果产出、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在科研组织架构、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科研经费达到9593万元,共获立项目515项。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重大专项项目1项。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7项,项目立项率达到21%,高于全国平均立项率6.4个百分点,立项排名保持全国高校前列。组织出版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著作3部。1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累计16项成果入选,位居全国高校第4位。2部书稿获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SSCI提升计划”成效显著,全年共发表SCI论文119篇,同比增长12%。根据有关统计,2016年学校共有1,345篇论文被CSSCI收录,收录论文数量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高校第6位。智库建设稳步推进,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所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等3个智库入选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59份研究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应用,较上一年度增加23%,56份研究报告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该遗址发掘顼目同时也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际合作
2017年11月22-24日,校党委书记杨振斌率代表团赴荷兰访问了格罗宁根大学,与格罗宁根大学校长彭浦曼(Sibrandes Poppema)签署了《吉林大学与罗格宁根大学关于共建吉大—格大研究中心的理解备忘录》
2018年4月8日-11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基思·伯内特爵士一行5人来访我校,并签署《吉林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
国际留学生在杏花树下合影
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生源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课堂教学国际化六项具体目标,切实加速推动学校“五类人才”培养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等五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引领计划,加快推进“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科综合环境
创新环境
开放环境
升学就业
整体就业率
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支柱产业企业就业情况
地域流向
国内升学及国外出境留学情况
招生章程
录取分数
专业设置
招生计划
学生资助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助困与育人相结合、个性服务与成长成才相结合”为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奖、贷、补、助、勤、免、捐、偿八位一体为主线,“十个一爱心工程”为辅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帮扶体系,用爱心和行动为万名贫困学子撑起了一把温暖、温情、温馨的伞。经过多年努力,我校资助工作形成了资助体系“全”、救助力度“大”、情感关怀“浓”、助困育人“牢”、信息服务“优”等五大特点,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激励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实践中培养学生,实现了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力争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样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新生入学时,学校开通“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缓交学费和住宿费等手续,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提供报到路费、爱心大礼包、免费爱心手机、免费军训服装、临时困难补助等物质帮助,确保所有学生顺利入学。新生入学后,学校为所有未申请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学校每年另划拨200余万元专项经费,为烈士子女、残疾军人子女、因公牺牲人员子女、孤儿,家庭受灾及本人遇到重大困难等家庭经济无来源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学校每年设立4800余个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可向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通过与新生共度中秋节、发放御寒衣、购买返乡车票、共进年夜饭等暖心活动,全程关注学生,全程温暖学生。通过“蒲公英计划”切实帮扶、提升困难学生综合竞争力,全程关怀学生,全程关爱学生,完善科学的吉林大学资助体系,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
奖助学金(部分)
来 源|吉大招办
核 稿|陈鹏飞
编 辑|魏延涛
吉大安全
吉林大学保卫处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jldxb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