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陷科研教学双重压力 他们的“诗和远方”在哪儿?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青椒”是啥?

  这是一位大学青年教师用对他们这个群体的自嘲。多年来,围绕这个词的,有辛酸、无奈、困惑、重压、挣扎等等,这些消极词汇描画出一幅高校青年教师“囧象”,他们受到了全方位的讨论。

  科研经费难觅、职称晋升通道拥堵、教学评估难测、生活压力大……这些成长中的“囧像”让象牙塔内的青年教师屡见各类媒体。这些困顿是让“青椒”们脚步趔趄、心生乏意,还是让他们坐着“冷板凳”不忘初心,依然憧憬“诗和远方”?



  比“青椒”收入低、压力大的人很多,为何这个职业人群的境况能引起如此多的忧思?

  一位中山大学的青年教师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学教师本来应该是所有职业里最自由的,现在看来是落差最大的。因为你对公务员、警察、白领不会有太多想象,只有大学到现在仍然是想象最多的。你说医生、律师也有想象,不会有对大学的想象这么美妙吧?”

1

教学:课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6︰00起床跑步,6︰30开始吃早餐、查资料、写论文;

  7︰30赶到学院,8︰00—11︰00上2节课,大课间20分钟去找系主任及院长签字报销发票;

  中午吃完饭后在办公室撰写由副院长牵头的课题报告;

  下午到另一个班上3节课。课间要赶在财务处下班前去报销发票;

  晚上批改学生作业,备课,回复学生的邮件;电话24小时开机,处理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21︰00—23︰00继续写学术论文,准备下周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所需各种材料……

青年教师贾茹

  “学院一些有名的教授,今天给这个企业上上课,明天给那个公司搞个培训,一年下来就够我们挣几年的,很多教学工作都压在我们新人身上。”

教师齐平

  带3个班的课,还兼学院辅导员。为了把枯燥的统计课讲得生动有趣,他使出浑身解数,泡图书馆、做课件、下视频,并把课堂内容与有趣的故事、社会热点相结合。年终学生打分,他位居前列。

  然而在申报副高职称的时候,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表格里面对发表论文数量、是否核心期刊以及申报课题级别如何考评加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对教学情况却没怎么提及。”

某高校31岁的高老师

  教学工作虽然不难完成,但是耗费精力和时间,为了上好一节课,可能得花费3天甚至一周的时间来备课。现在给学生上课就是个良心活,大家心里都清楚,最和自己切身利益和前途挂钩的就是职称。现在上一堂课也就20多块钱,很多人就把教学当作副业,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发论文、拿课题、评职称上,这也是一些青年教师私底下所说的生存法则。

2

生活渴望能再“体面些”

河南教师小何

  “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家,和爸妈撒谎说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了。”32岁的小何已步入大龄的她,目前仍然单身。“回去过年就怕亲戚邻居问这问那,更怕父母催婚。我读完博士就已经30岁了,又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怎么都得耽误个一两年,现在女博士学历高,交际面也窄,所以也就成了大龄‘剩女’。”

大连教师曲成新

  妻子目前还在北京读博,孩子刚刚3岁,家里只有他一人工作,“我爸妈都是农民,他们拿出了全部积蓄、四处借钱帮我凑齐了购房首付款,现在生活支出加上房贷,每月的花费近8000元。”小曲在学校外边找了个兼职,挣钱贴补家用。

高校教师萧明

  “现在的青年教师,哪一个不是读了20余年的书才到高校的?可是一旦到了高校,除了工作压力外,结婚生子、购房买车等,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细细算来,现在每个月我所有工资补贴加在一起不过5000元,学校周边的房价已涨到每平方米1.4万元。一些有商业头脑的青年教师,有的在民办培训机构做兼职,有的开起了淘宝店、做起了微商,然后让学生帮忙打理和推销,还冠以勤工俭学和大学生创业的名义。年轻老师一旦选择这条路,还谈什么学术呢?”

3

职称:在年复一年的努力中循环往复

高校乔老师

  现在学校采取的都是“定员定编”,“一个萝卜一个坑”,也就是说关于岗位和职称都是限定好名额的。比如他们教研室,假设有3个副高指标限额,如果名额满了,无论青年教师多优秀,都难有晋级机会。

某高校的副校长

  “我们这个学校,现在助教、讲师有400多人,学校每年还要招收50多名青年教师,而学校每年获得副教授职称的老师不到20人。”青年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是,高校高级职称有一定的比例限制,经过多年职称评审,名额已基本饱和,只有等待老教师退休,空出若干名额。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希望与失落,在年复一年的努力中循环往复。

教师余启明

  “每个学期开始,学校人事处、科研处都会下文件、开会,强调科研、论文、课题的重要性。在我们这里,你如果要想评副高,必须有1部专著、3篇全国核心期刊论文,同时还要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两项。”

给青年教师更好的人文关怀

他们更看重“今天的机会和明天的希望”

  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林群认为,高校管理者过去习惯的培养方式是以工作为中心,一切都讲奉献和牺牲,关心个体特点相对少一些。林群说,这样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全面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过于从管理角度看问题,缺乏人文关怀。

  高校青年教师更看重的是“今天的机会和明天的希望”。“对于青年教师,需要事业发展平台和上升机会、渠道,以及职称的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评价环境和发展环境,平等竞争的环境。”

多把尺子量老师

  “教课任务重,实际收益低,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就会对教学失去热情。”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天华说。

  “多把尺子量老师”,是刘天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凭上课能不能评上教授?对于课题少、科研项目少,但是教学上突出的青年教师,我们确实应该予以一些倾斜,让他们在研究优质课程的同时也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