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问题:
以上各句,通过什么“象”,表达什么“意”?
你能看出来吗?
2018年04月19日 23:55 (星期四)
王老师:
您好!此封邮件的附件是我的论文初稿以及关于初稿写作的简要汇报,很抱歉将初稿拖到如此之晚。辛苦您了!
附件:关于论文初稿的汇报
老师,此次汇报的中心有两点:一是初稿中对曹植诗歌意象分类做出的改变;二是初稿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对曹植诗歌意象分类做出的改变
之前对曹植诗歌意象的分类 | 初稿中对曹植诗歌的分类 |
1、 时光易逝、功业难成的悲叹 | A. 关于生命短暂的意象 |
2、 生命意识的觉醒 | |
3、 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雄心壮志 | B. 关于生命价值的意象 |
4、 对自由的渴望和不懈追求 | |
5、 不得重用、 | C. 关于生命挫折的意象 |
6、 离群失友的孤独惶惑 | |
7、 漂泊无依、无力自主的伤感 |
做出这样修改的原因有三:
1、您上次建议我从“生命”和“情感”中,择一角度解读曹植诗歌意象,于是写作时我选择了从“生命”的角度试着去研究曹植诗歌意象;
2、在上次的回复中,您提及那七个小标题存在信息交叉的情况,为了尽量避免这个问题,我将原分类的1、2点归纳为“生命短暂”类意象,3、4点归纳为“生命价值”类意象,5、6、7点归纳为“生命挫折”类意象;
3、按照之前将诗歌意象分为七大类,论文的结构不好安排,而将意象分类改为生命“短暂”、“价值”、“挫折”这三大类之后,论文可以就依此分成三个部分,结构清晰。
二、初稿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初稿的摘要尚未写英文版,因为不确定这样写的摘要是否符合其基本要求;
2、关于“少年侠士”意象。我看到一些参考论文中有提及曹植的《结客篇》也是再写“少年侠士”这个意象,但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中并无此篇目,不知我是否该将此诗添进论文中?
2018年04月22日 17:54 (星期日)
×××:
本次提交的初稿结构较清楚,例证丰富,分析也能紧扣标题。我比较满意。
但是,因为是初写成,问题也还不少。如下:
一、关于二级标题
论文的一级标题,目前来看是不错的。但二级标题有的过于简洁,有的又较长。如“女子意象”“志向意象”“离群失友的煎熬(鸟)”等,既过于简洁,也表意不明。可考虑修改。例如,“志向意象”可否考虑改为“表志向的意象”?
“风意象”放在“一、关于生命短暂的意象”下面,不太合适。根据正文所列举的几个风意象例证,可知风意象这部分并非表生命短暂之意。
二、关于正文的论述
我们且看二级标题“(一)女子意象”部分。
问题如下:
1、二级标题“(一)女子意象”过于简洁。应考虑照应一级标题,略作扩充。如改为“借美人表生命短暂之意”。
2、你拟定了三级标题,分别是“美女”“怨妇”,二者并列是有问题的,不符合逻辑。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谈过,《毕业论文19︱如何进一步修改初稿》(点击☜题目阅读)可参考。
3、标题“美女”“怨妇”也是太过简洁,表意不明。而且与其他部分不够统一,有的部分有三级标题,有的部分没有三级标题。综合考虑,应统一删除三级标题。
4、“美女”标题下引了曹植《美女篇》全诗。此诗较长,很多内容与生命短暂无关或关系不大,因此,引用整首诗有凑字数之嫌。可考虑引用诗中关键诗句,如“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等。
5、且看正文的分析:
《乐府》云:“美女者,以喻君子,言君子有美行,愿得明君而事之,若不遇时,虽见征求,终不屈也。”《美女篇》是曹植以美女自况,抒其壮志未酬之恨愤。从“美女妖且闲”到“休着以忘餐”,诗人极力描写美女的荣华令颜,实则是以此隐喻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诗中美女盛年未嫁的不幸遭遇,正是诗人“抱利器而无所施”,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境遇的真实写照。“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结尾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壮志难酬的认知。刘履也在《选诗补注》评价《美女篇》时提及“夫盛年不嫁,将恐失时,故惟中夜长叹而已”。
这段分析基本是围绕一级标题的核心观点来进行的,扣题较紧。但有一些小问题:
(1)“《乐府》云”到底指什么书?正文既未交待清楚,也未在当页脚注中说明。
(2)“休着以忘餐”,引文有错别字。
6、再看下一段正文:
与《美女篇》内容相同的还有《杂诗•南国有佳人》: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北海岸,西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南久恃。
诗人仍以诗中“南国佳人”自比。佳人若桃李花般的容颜,比喻诗人的才华,“时俗”两句比喻有才之人不受重用,“俯仰”两句则表现了时间流逝之快。整首诗表面写了佳人的青春盛颜难以永驻,实际却是寄寓诗人盛年怀才不遇的悲哀,同时还表现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认识,诗中充斥着一种“恐美人迟暮”之感。
这段分析不错,能够紧扣主要观点展开论述。这首诗不长,引用整首诗是可以的。但是,引诗竟然也出现错别字!在此建议:请针对论文中所有引用的文献,逐字核对一遍!
三、关于格式
请按照论文模板,注意模板上的每个细节,按照模板的要求做一遍。
例如脚注,目前的脚注格式没有按照模板做,基本不符合要求。
以下分别回答你的问题:
1、关于意象分类的改变,做得很好。
2、关于摘要,摘要是论文的要点,可以考虑综合以下因素去写:
(1)论文的一级标题;
(2)论文的主要结构;
(3)论文的主要观点或结论。
3、关于曹植《结客篇》,这只是一首诗,也仅两句,可以不必在这首诗上纠结。论文不涉及这首诗,影响不大。如果考虑到为了表述的严谨需要提到这首诗,可以在论文适当的地方(如脚注)交代一下,就说曹植《结客篇》涉及“少年侠士”意象。
2018年04月23日 22:06 (星期一)
王老师:
您好!您的回复我已收到并进行了仔细阅读。
首先,很荣幸我的汇报能成为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材料。
其次,您在回复中提到的问题,我会尽快做出相应修改。
最后,关于您在回复中提及的问题,有些地方我还是觉得迷茫,希望您指点迷津。
“风意象”放在“一、关于生命短暂的意象”下面,不太合适。
论文中,此部分关于“风意象”的例证有:
①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赠徐幹》)
②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箜篌引》)
③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薤露行》)
④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赠王粲》)
⑤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浮萍篇》)
我重新查了一下,发现部分例证确实不太符合表生命短暂之意。但是,:“始言丰膳乐饮,盛宾主之献酬,中言欢极而悲,嗟盛时之不再,终言归于知名而无忧也。”这段话是否可以理解为,曹植之所以在诗中“嗟盛时之不再”,是因“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让他悟到时光荏苒、人生短暂,而“惊风”意象在此处有表人生短暂之意呢?另,若《箜篌引》中“惊风”有表人生短暂之意,那《赠徐幹》中与《箜篌引》里十分相似的“惊风”一句,是否也可表达此意?
赵幼文在《曹植集校注》中注《薤露行》:,竟使他的意愿,没有实现的机会”,诗中的“人居一世间,,从而将这一“风”意象加入“关于生命挫折的意象”中?
2018年04月24日 09:28 (星期二)
×××:
你提到黄节的话,很好。
本次列举的五个例证,其中有一个是新的,可见你在思考、调整。
你能注意到黄节的这几句分析,思考也较上次更有深度,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本次五个例子,外加上次在论文中出现的另一个例子,共六个例子。你确实读出了其中共同的“意”——生命短暂,却没有概括共同的“象”——时间之象。另一个例子如下: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赠白马王彪》)
2、你注意到六个例子中的风,却没有从意思上去把握例子中表意的主要物象——时间之象。
“惊风”意思是猛烈的风。这几个例子中的“惊风”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而不表示生命短暂。这六例中还有“悲风”,也不表示生命短暂。
3、这六例其实都表示生命短暂。但生命短暂之“意”,并非仅仅通过风之“象”来表达。表生命短暂之意的,其实主要是白日、羲和、日月、尘等。关于“尘”的诗句,是将生命比喻为“风吹尘”。风在这六例中或表情感之悲(如“悲风鸣我侧”),或表速度之快(如“惊风飘白日”),都不表示生命短暂。
4、你注意到黄节的话中有一句“嗟盛时之不再”,很好。黄节这么说,可见他注意到曹植诗歌中有叹逝之意。要注意的是,叹逝之意是通过什么物象来表现的。
5、可以考虑在论文中引用黄节的话。
除了以上你提到的问题,论文中还有需要注意的情况,如:
曹植“生乎乱,长乎军”①
①曹植《陈审举表》
关于引文,你是以当页脚注的形式注明出处的。请注意,如果是常见古籍如《诗经》《史记》《左传》等,可以直接在行文中注明出处。还有,你这篇论文是关于曹植的,引用曹植诗文一定比较多,可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注明出自何书何页,并说明一下,本论文中如引用曹植诗文,都依据这个版本的书籍,不再一一注明出处。如上例可以这样注明:
曹植“生乎乱,长乎军”(《陈审举表》)
2018年04月24日 12:27 (星期二)
王老师:
谢谢您的解惑。我会在接下来的修改中,将“风意象”从“生命短暂类意象”删去,另将涉及表达曹植生命遭遇的“风意象”加入“生命挫折类意象”。同时也会注意引文和脚注的相关问题。
另外,关于论文对曹植诗歌的引用的注明,我在“引言”最后一段有做说明,如图:
不知这个注明是否可行?而之后在论文正文中第一次引用曹植诗歌诗句时又是否要在脚注中再进行说明呢?
辛苦老师了。
2018年04月24日 16:19 (星期二)
×××:
你对风意象的处理,是可以的。以下两点请注意:
一、关于材料的处理
但请注意对于有的材料的处理:
1、有的材料可以归入“(二)白日意象”。如: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赠王粲》)
2、有的材料还是可以用在“一、关于生命短暂的意象”标题下的正文中的合适位置。如: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薤露行》)
二、关于文献出处的交代
你在“引言”最后一段进行说明,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第一次引用曹植诗文的脚注里交代这些信息的。你交代的话也还不够清晰。可以像下面这样:
本论文中引用曹植诗文,除非特别注明,都依据赵幼文《曹植集校注》①,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①是指当页脚注,应在论文中的当页脚注中详细注明版本信息。
【往期回顾】
本订阅号的相关文章,点击下面链接可查看:
毕业论文1︱对联寄语毕业生
毕业论文2︱毕业论文?关我什么事?
毕业论文3︱赵元任:言有易,言无难
毕业论文4︱学长寄语
毕业论文5︱已接军令状,如何打胜仗?
毕业论文6︱第一战:如何查找资料?
毕业论文7︱读秀:想说爱你不容易
毕业论文8︱首次汇报:解疑祛惑
毕业论文9︱意象分类及其他
毕业论文10︱攻坚克难
毕业论文11︱更进一步
毕业论文12︱问题与解答
毕业论文13︱关于“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14︱意象分类:以曹植诗歌为例
毕业论文15︱定稿前后话修改
毕业论文16︱“修订”状态请保持
毕业论文17︱树喻象如何研究?
毕业论文18︱论文初稿修改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19︱如何进一步修改初稿
毕业论文20︱初稿修改建议:关于陶渊明诗歌意象
毕业论文21︱初稿修改建议:关于杨贵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