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2018考研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题
“VR”
关键词:三维空间 数字化 感知 沉浸感 仿真
1、虚拟现实(VitualReality)是一种基于电脑网络技术建立的模拟场景,这种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三维空间,在这个空间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相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2、可以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者可以制作出任何想模拟的场景及现场,实现了“真实”与“虚拟”的融合。观看VR视频,受众可以通过头戴设备等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沉浸到“虚拟”的世界去体验。与传统的第一人称游戏不同,虚拟现实技术真正实现了现场的还原复制,并为受众打造出了一个新型的体验世界。
3、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
(1)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
(2)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
(3)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
(4)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1、多感知性:指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2、存在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
3、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4、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
1、显示:
人看周围的世界时,由于两只眼睛的位置不同,得到的图像略有不同,这些图像在脑子里融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关于周围世界的整体景象,这个景象中包括了距离远近的信息。当然,距离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获得,例如眼睛焦距的远近、物体大小的比较等。
(1)在VR系统中,双目立体视觉起了很大作用。用户的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图像是分别产生的,显示在不同的显示器上。有的系统采用单个显示器,但用户带上特殊的眼镜后,一只眼睛只能看到奇数帧图像,另一只眼睛只能看到偶数帧图像,奇、偶帧之间的不同也就是视差就产生了立体感。
(2)用户(头、眼)的跟踪:在人造环境中,每个物体相对于系统的坐标系都有一个位置与姿态,而用户也是如此。用户看到的景象是由用户的位置和头(眼)的方向来确定的。
(3)跟踪头部运动的虚拟现实头套:在传统的计算机图形技术中,视场的改变是通过鼠标或键盘来实现的,用户的视觉系统和运动感知系统是分离的,而利用头部跟踪来改变图像的视角,用户的视觉系统和运动感知系统之间就可以联系起来,感觉更逼真。另一个优点是,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双目立体视觉去认识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头部的运动去观察环境。
(4)在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中,键盘和鼠标是目前最常用的工具,但对于三维空间来说,它们都不太适合。在三维空间中因为有六个自由度,我们很难找出比较直观的办法把鼠标的平面运动映射成三维空间的任意运动。现在,已经有一些设备可以提供六个自由度,如3Space数字化仪和SpaceBall空间球等。另外一些性能比较优异的设备是数据手套和数据衣。
2、声音
人能够很好地判定声源的方向。在水平方向上,我们靠声音的相位差及强度的差别来确定声音的方向,因为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或距离有所不同。常见的立体声效果就是靠左右耳听到在不同位置录制的不同声音来实现的,所以会有一种方向感。现实生活里,当头部转动时,听到的声音的方向就会改变。但目前在VR系统中,声音的方向与用户头部的运动无关。
3、感觉反馈
在一个VR系统中,用户可以看到一个虚拟的杯子。你可以设法去抓住它,但是你的手没有真正接触杯子的感觉,并有可能穿过虚拟杯子的“表面”,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装置是在手套内层安装一些可以振动的触点来模拟触觉。
4、语音
在VR系统中,语音的输入输出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虚拟环境能听懂人的语言,并能与人实时交互。而让计算机识别人的语音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语音信号和自然语言信号有其“多边性”和复杂性。例如,连续语音中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同一词、同一字的发音受前后词、字的影响,不仅不同人说同一词会有所不同,就是同一人发音也会受到心理、生理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使用人的自然语言作为计算机输入目前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效率问题,为便于计算机理解,输入的语音可能会相当啰嗦。其次是正确性问题,计算机理解语音的方法是对比匹配,而没有人的智能。
1、医学
VR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虚拟环境中,可以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借助于跟踪球、HMD、感觉手套,学生可以很容易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结构,这比现有的采用教科书的方式要有效得多。在医学院校,学生可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尸体”解剖和各种手术练习。用这项技术,由于不受标本、场地等的限制,所以培训费用大大降低。一些用于医学培训、实习和研究的虚拟现实系统,仿真程度非常高,其优越性和效果是不可估量和不可比拟的。例如,导管插入动脉的模拟器,可以使学生反复实践导管插入动脉时的操作;眼睛手术模拟器,根据人眼的前眼结构创造出三维立体图像,并带有实时的触觉反馈,学生利用它可以观察模拟移去晶状体的全过程,并观察到眼睛前部结构的血管、虹膜和巩膜组织及角膜的透明度等。还有麻醉虚拟现实系统、口腔手术模拟器等。
外科医生在真正动手术之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能在显示器上重复地模拟手术,移动人体内的器官,寻找最佳手术方案并提高熟练度。在远距离遥控外科手术,复杂手术的计划安排,手术过程的信息指导,手术后果预测及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乃至新药研制等方面,虚拟现实技术都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娱乐
丰富的感觉能力与3D显示环境使得VR成为理想的视频游戏工具。此外,作为传输显示信息的媒体,VR在未来艺术领域方面所具有的潜在应用能力也不可低估。VR所具有的临场参与感与交互能力可以将静态的艺术(如油画、雕刻等)转化为动态的,可以使观赏者更好地欣赏作者的思想艺术。另外,VR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如一个虚拟的音乐家可以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手足不便的人或远在外地的人可以在他生活的居室中去虚拟的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等等。
3、军事航天
模拟训练一直是军事与航天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为VR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自80年代起一直致力于研究称为SIMNET的虚拟战场系统,以提供坦克协同训练,该系统可联结200多台模拟器。另外利用VR技术,可模拟零重力环境,替非标准的水下训练宇航员的方法。
4、室内设计
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媒体,而且还是一个设计工具。它以视觉形式反映了设计者的思想,比如装修房屋之前,你首先要做的事是对房屋的结构、外形做细致的构思,为了使之定量化,你还需设计许多图纸,当然这些图纸只能内行人读懂,虚拟现实可以把这种构思变成看得见的虚拟物体和环境,使以往只能借助传统的设计模式提升到数字化的即看即所得的完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设计和规划的质量与效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构建装饰“虚拟”的房间,并可以任意变换自己在房间中的位置,去观察设计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做模型的费用。
5、房产开发
虚拟现实技术是集影视广告、动画、多媒体、网络科技于一身的最新型的房地产营销方式,在国内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国外的加拿大、美国等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国家都非常热门,是当今房地产行业一个综合实力的象征和标志,其最主要的核心是房地产销售!同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其他重要环节包括申报、审批、设计、宣传等方面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房地产项目的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实景模式、水晶沙盘两种;其中可对项目周边配套、红线以内建筑和总平、内部业态分布等进行详细剖析展示,由外而内表现项目的整体风格,并可通过鸟瞰、内部漫游、自动动画播放等形式对项目逐一表现,增强了讲解过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6、工业仿真
当今世界工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人海战术早已不再适应工业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显现出巨大的威力,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正对工业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虚拟现实已经被世界上一些大型企业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对企业提高开发效率,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降低企业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将使工业设计的手段和思想发生质的飞跃,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可行且必要的。
7、应急推演
防患于未然,是各行各业尤其是具有一定危险性行业(消防、电力、石油、矿产等)的关注重点,如何确保在事故来临之时做到最小的损失,定期的执行应急推演是传统并有效地一种防患方式,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投入成本高,每一次推演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投入使得其不可能进行频繁性的执行,虚拟现实的产生为应急演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展模式,将事故现场模拟到虚拟场景中去,在这里人为的制造各种事故情况,组织参演人员做出正确响应。这样的推演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推演实训时间,从而保证了人们面对事故灾难时的应对技能,并且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方便的组织各地人员进行推演,这样的案例已有应用,必将是今后应急推演的一个趋势。
除此之外,VR技术还在文物古迹保护、游戏竞技、教育、科研、地理研究等方面被有效应用。
正是基于VR的这些特性,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把VR当作是“超媒体”技术的核心。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Nonny de la Pena在她2010年发表的论文上首次提出“沉浸式新闻(ImmersiveJournalism)”(VR+新闻的源头)这一概念,VR+新闻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一种新方式。它赋予了传统新闻更为有趣的“沉浸感”虚拟互动模式,这一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新闻在距离和空间上的局限,让受众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新闻。
2013年,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内特报业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打造了首个解释性新闻项目“Harvest of Change”,这被认为是首次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了VR技术,标志着VR技术开始在美国新闻界真正兴起。2015年, VR”虚拟现实APP,,这一项目被认为是VR+新闻的正式起步。
在国内,VR+新闻大致起步于2015年,.3”大阅兵VR全景视频,。在2016年,比较有代表性的VR+新闻应用,如央视网运用了可实时拼接10个高清全景摄像头的4K全景摄像机,全景直播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央视新闻频道在2016年9月15日直播了天宫二号发射特别节目《筑梦天宫》,在介绍神舟十一号的时候,演播室让虚拟的神舟飞船从屏幕里“飞”了出来;在介绍飞行器的内部构造时,主持人更是“穿越”到它的内部,让观众对飞行器的构造有了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的认知。
1、VR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的改变
(1)新闻报道形式的改变
在新媒体发展起来以前,新闻的报道方式基本都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语言符号。而VR新闻不再局限于对新闻的简单陈述,而是营造出360度全景。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用户沉浸于一个“仿真”的新闻场景中,也为真实、全面、客观地表达新闻提供了更多可能。举例来说,,几乎现场重现了整个灾难发生前后以及救援的真实场景,给了坐在电脑前的受众另一个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新技术、新工具为受众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临场体验,这大大丰富了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满足了受众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也更容易被受众所铭记。
(2)新闻传受关系的改变
VR+新闻表述方式的改变使得VR+新闻的用户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在传统新闻中,用户获取信息多是间接、被动的。然而,VR+新闻打破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以用户为第一视角,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举例来说,,用户能够直视新闻故事中的人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跟随他们的脚步探索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
(3)新闻制作方式的改变
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VR+新闻的普及为新闻生产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传统新闻工作者所需的采写、编辑、摄录等方面的能力外,他们还要学习、掌握VR+新闻的拍摄、制作流程。对传媒业来说,具备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将和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一同受到行业的青睐和重视。
2、VR+新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真实性
从受众的角度看,尽管受众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体验新闻事件或现场,但这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客观表达,因为VR视频并不是天然产物,要靠媒体的工作人员去编辑制作,受众看到的依然是二次编辑之后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受众在观看的时候也会受到影响。所以,VR技术构建出来的虚拟影像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这才是核心问题。
(2)成本高
VR新闻制作成本高,要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才能完成。所需经费大,且生产过程长,目前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制作。有些VR视频花费几周时间就可拍摄完成,但有的则需耗费几个月,制作周期相当长。
(3)选题有限
目前画面感强及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报道中,更适用于VR技术;而在一般情况下,如在动态新闻或非常抽象化的经济报道中,并不适用于此技术。因此,目前可供报道的VR新闻的题材非常有限,其只适用于相关解释性、新闻纪实、娱乐、体育赛事或现场复制难的新闻事件报道中。
3、VR和新闻如何更好地融合
(1)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独具特色的内容是媒体的源头活水。没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再先进的VR也只会是亮丽的外包装。每一种新闻媒介都要有与之匹配的呈现风格,报纸以文字为主,视频以图像为主,发展到微博、微信则要求短小精干、图文并茂。VR也是如此,要结合VR的传播特性和形态,对内容进行加工,让其与这一新平台相匹配,让受众欢迎,才能让自身掌握新闻传播战场上的主动权。
(2)尝试跨界相融
当前,各行各业都提倡“跨界组合”,演员跨界歌坛、歌手跨界小品、小品跨界电影,各种娱乐形式的组合充分展现着一位演员的综合实力。媒介传播也在跨界组合,,,而且,内容还可以在各类新媒体上同步传播,比如各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互联网跨界运营平台等,读者还可以自行分享。如果没有这些媒介平台的“互助”相融,。因此,VR技术在与新闻的融合过程中,也应尝试各种媒介载体的跨界相融,将会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但是,相对于三维还原,新华网采用VR技术手段为该新闻内容打造更接近实地的效果,视频全景更是弥补了传统图片全景和三维虚拟之间的真空地带。而新华网系列VR产品可以说走在了媒体前列,真正做到了随时浏览、随时观看、身临其境,跨越时间、空间局限,缩短距离,让受众与媒体更近。
(3)传统媒体转型要真正的从用户的需求入手
4、“VR+新闻”的发展趋势
(1)可以运用到直播当中去。VR技术的优势在于“沉浸感”,我们可以想象日后在繁忙的工作中,只需一个VR设备和网络链接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体育比赛现场、新闻现场等,可以得到更方便快捷的交互式体验。
(2)可以运用到竞选演讲当中去。VR运用在选举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候选人们不仅可以借助新技术进行自我推广,拉近与选民之间的距离,更可以使选民“亲临”辩论现场,全方位看到候选人的表现情况。
(3)新闻毕竟是对新近发生事情的报道,讲究真实性和即时性;而VR独有的“参与感”也可以使两者结合用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调查类报道以及适合视觉呈现的新闻报道上,这才是“VR+新闻”的发展趋势。
1、《到底什么是VR、AR、MR、CR?它们的区别在哪?》 蓝林笑生
2、《“VR+新闻”:新媒体时代的新探索》 张瑞峰
3、《“VR+ 新闻”: 新闻报道的新方式》
4、《新华网让新闻更近 VR视角感受不一样的回家路》 李雪昆
考研 | 北大专题——宣传与公关 2018真题刨根问底
考研:北大专题|知识付费 2018真题刨根问底
考研 | 事实核查新闻的起源与演变
郑重声明:
未经同意,本公众号所刊发的作品,任何报刊杂志、网站、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南方传媒书院”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01
线上课程
(1)新闻实务班:20讲
(2) 财经专题班:(50讲)(已录制22节)
(3) 网络舆情与新媒体(已录制10节)
02
社群互动课程
(1)实务真题讲练班:
针对实务内容较为灵活,且相互之间有借鉴意义的部分院校真题汇总分类,真题实训。
(2)VIP作品针对性指导班 (普通新传 / 财经专项):
结合新近热点新闻,以针对性训练讲评为内容
时间规划:9-11月,每周一节,共计20节
班型:10人小班
(3)作品点拨班(普通新传):
结合新近热点新闻,进行思路点拨和针对性指导
(4)热点点拨课:
汇总年度热点新闻,给予消息写作及新闻评论点拨思路
时间规划:12月,共4节课
(5)考前冲刺课:
重要知识点回顾,模考讲评
时间规划:12月,共6节课
(一)暑期班面授课程
1.时间:暑期7-8月
2.时长:
(1)普通新传:30天集训(每周休一天,报到一天,结业一天)
(2)财经专项:45天
3.定价:
(1)普通新传:15800(含住宿)
(2)财经专项:24800(含住宿)
4.班型:20人(普通15+财经5)
5.内容:
(1)新闻学理论
(2)传播学理论
(3)新闻史
(4)新闻实务
(5)赠送:
(6)财经:15天财经专项基础+训练
6.服务:
班主任+助教+赠送线上课程+名家分享
7.课表: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