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国内外二十家实验室负责人联名撰写的一篇名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学术论文在Protein Cell杂志上发表(Burgess et al., 2016),首次公开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提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NgAgo实验,将针对韩春雨的NgAgo技术的争论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二十家实验室都来自于中外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所,在基因编辑领域具有相关经验和技术。这些作者中包括了多名前一段时间实名发声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结果的科学家, 在这篇学术论文中,他们将自己重复韩春雨论文失败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发表。因为实验结果的整理整合和学术论文的发表需要较长的时间,学术刊物上面发表的学术质疑文章往往会晚于学术同行之间交流以及在其他平台上的质疑。但通过学术期刊发表无法重复的实验数据,无疑是最为学术的质疑方式。这些数据表明这些实验室在按照韩春雨描述的实验和检测方法进行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无法检测到NgAgo介导的基因编辑的产生。
A图表明NgAgo和dDNA所产生的GFP降低效应只是来自于gDNA而无关乎NgAgo的表达与否,因为将PUC19质粒(不表达NgAgo的质粒)和gDNA共同表达也可以达到同等水平的GFP表达抑制。作为阳性对照的CRISPR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GFP从质粒上表达的强度。B图显示经过CRISPR编辑的质粒发生了突变,可以被Surveyor assay(基因编辑领域通用的检测靶向突变的方法)检测。而NgAgo和gDNA处理过的样品中在质粒上则检测不到任何的突变。
多家实验室按照韩春雨NBT论文中的方法,使用其发表的gDNA(图中标记为不同的编号,与韩的文章对应),均无法检测到定点的基因编辑的发生。
简单的说,学术论文是由科研工作者发表在学术刊物(有些情况也包括学术会议) 的详细描述其科学发现和进展的文章。虽然不同刊物的形式和具体要求各有不同,但其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即通过论文的发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全世界分享,从而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表学术论文,就是为了其他的科学家可以认同并获益于自己建立的理论,使用自己发明的实验方法。因此一般来说,科学家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论文发表后是不是能够被同行接受,其结果是不是能够被同行重复。只有当一个科学家的工作不断的被本领域接受,其发明的方法被更多的人重复、应用、并进一步发展,这个科学家的学术声誉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一篇论文的发表只需要经过审稿人(一般是三位)和编辑的认可, 不是对于里面描述结果的绝对确认。学术论文发表后,才是真正对于这个工作的检验的开始。
Burgess S, Cheng L, Gu F, Huang J, Huang Z, Lin S, Li J, Li W, Qin W, Sun Y, Songyang Z, Wei W, Wu Q, Wang H, Wang X, Xiong J, Xi J, Yang H, Zhou B, Zhang B. Questions about NgAgo. Protein Cell, DOI 10.1007/s13238-016-0343-9 (2016)
Gao, F., Shen, X. Z., Jiang, F., Wu, Y. & Han, C.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Nat Biotechnol, doi:10.1038/nbt.3547 (2016).
Swarts, D. C. et al. DNA-guided DNA interference by a prokaryotic Argonaute. Nature, 507, 258-261, doi:10.1038/nature12971 (2014).
Qi J, Dong Z, Shi Y, Wang X, Qin Y, Wang Y, Liu D. 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wn causes eye development defects in zebrafish. Cell research, doi:10.1038/cr.2016.134(2016)
本文转自:醉心科学
○温馨提示: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PaperRss|ID:keyanxiaobing
植物最新资讯推送,订阅有惊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刚哥联系,小编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注明作者和出处。